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广州非遗》读后感
《广州非遗》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2-18 10:40:28
  • 相关推荐
《广州非遗》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广州非遗》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常听说非遗,电视、广播也经常看到听到保护非遗的宣传广告。我们生活的广州就是一座历史名城,在这里有哪些非遗文化呢?带着疑问,我在图书馆借到了《广州非遗》这本书。

  认真阅读后,我对广州的非遗文化有了更多了解,除了众所周知的粤菜、粤剧、醒狮等,广州非遗文化还有古琴艺术(岭南派)、西关打铜工艺、玉雕、粤绣、舞春牛、水族舞等等。每一项非遗文化都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他们生活在我们身边,用几十年的时间精炼技艺,传播火种。

  古琴艺术传承人区君虹,30岁拜师学琴,为了学习古琴,他每天都去老师家里练习,和老师一起生活一起吃饭,因为老师爱好收集古琴,他还钻研并自学了古琴修复技术。日复一日的学习实践,他不仅古琴弹奏技艺高超,还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古琴修复大师,破破烂烂的古琴到他手中都能“变废为宝”,重新焕发光彩,凑出美妙乐章。

  广州玉雕传承人刘钜华,年轻的时候就很有主见,不喜欢被安排做的工种,自己争取做雕刻,从此改变了命运。他先后学会了牙雕、木雕和玉雕等雕刻技艺。创作中,他会将牙雕、木雕、玉雕的技巧全部融入到一件作品中去,创新技术,给不同材料赋予生命,他的作品栩栩如生又富有灵气,备受欢迎。不仅如此,他还广教学徒,桃李广州。

  他们是一群可爱又可敬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美好品质。他们孜孜不倦,他们刻苦钻研,他们精益求精,他们开拓创新!他们用几十年时间兢兢业业只专注做好一件热爱的事情。他们的坚持与成就带动了更多年轻人学习和喜欢非遗文化技艺,让我们对非遗文化的事业传承发展有了更多美好期待!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勤劳的先祖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不仅要保护好它们,更要将它们发扬光大。然而,时代的变迁,快节奏的生活,迫使许多非遗文化逐渐黯淡,正慢慢离我们远去。

  守护非遗,传承技艺,默默无闻的非遗传承人几十年如一日在用行动践行使命!他们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楷模!向非遗传承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