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
更新时间:2024-05-29 15:41:25
  • 相关推荐
诗词鉴赏汇总(15篇)

诗词鉴赏1

  《东湖新竹》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东湖新竹》译文

  竹初种时,用棘条编成篱笆,小心谨慎保护好新竹,新竹长成,碧绿浓荫,倒映在水之涟漪中。

  夏日的清风吹过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当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热。

  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

  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席,好随地安眠。

  《东湖新竹》注释

  东湖:在今浙江绍兴市城郊。

  插棘编篱:即用荆棘编成篱笆。指开始种竹时的情况。棘,有刺的草木。

  寒碧:苍翠。寒,清冷,竹叶给人有清凉之感,故称寒碧。涟漪:细小的水波。

  掠地:卷地;从地上刮来。秋:清凉。

  赤日:夏天的太阳。午:中午。

  箨(tuò):竹类躯干上生出的叶,俗称“笋壳。”竹竿生长过程中逐步脱落,称为“解箨”。簌簌:象声词,此形容笋壳脱落时的声音。

  放梢:竹梢生长伸展。梢,枝头末端。离离:茂盛的样子。此指枝繁叶茂。

  簟(diàn):一种轻便细巧的竹席。

  《东湖新竹》浅评

  诗的形象性很重要,咏物诗更是如此。一株树,一竿竹,一朵花,看起来是静止的东西,比较平常,但有才华的诗人,通过艺术的语言,从各个侧面,以恰当的描画把它形象地表达出来,就会把景物写活,从而“静止”的东西也会变得栩栩如生。陆游这首咏竹诗,正是以“多侧面”的形象性描写,赋予“东湖新竹”以生命。诗的开头一句,写出种竹时的情景,接下来一连五句,都是从不同角度,对新竹进行形象化的描绘。第二句“寒碧映涟漪”,通过水来反映它的疏影。这里竹的“寒碧”和水的“涟漪”,互相呼应,都有“冷”、“凉”的含意。第三句“清风掠地秋先到”,通过“风”来反映竹梢的敏感和迎风摇曳的情景,“秋先到”三字,十分准确,生动,把“新竹”纤枝因风而动的特点,形象地烘托出来。第四句“赤日行天午不知”,通过“光”来反映它的绿荫萋萋、一片苍翠的景象。五六两句中“声簌簌”、“叶离离”,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新竹成长过程中的特点,读后使人如见如闻。最后两句抒情,写作者对竹林的爱慕和想望,希望“官闲”是经常到此“枕簟”。而这竹篾制成的“簟”,又呼应试题的“竹”字。这首诗由于在形象性方面着意求工,诗意也就更加清新传神了。

  诗一、二句说由于小心围护,使新竹长出翠绿的'叶子,“寒碧映涟漪”五字,展现了它颜色、形态的美。三、四句写夏日在竹林中的凉快感觉,表现了它的好处。五、六句从声音、影子两个方面来描绘竹笋解箨、新枝拔节的情景,表现了它莲勃的生命力。七八句直接表达对竹林的喜爱,隐约流露出对闲适的向往之情。全诗层次分明,描叙简练,但感情稀淡。

  《东湖新竹》赏析

  在近万首陆诗中,《新竹》并不为诗选家所注意。《千家诗》的编者是有眼力的。因为哺育新竹的艰苦,育竹成林的快乐,和育人的道理是一致的。况且此诗在形象的刻画上,既着意求工,语言又简练自然,明白如话,适合作少儿启蒙读物。

  “插棘编篱谨护持”,首句就是一幅繁忙的劳动场景。也可能是公务之余、假日休息,我们的诗人插上荆棘,编成篱笆,谨慎小心地护持着新栽的竹子。当然种竹劳动绝不是“插棘编篱”两个项目,耕耘、整地、施肥、栽植、浇水等等劳动过程全省略了。“插棘编篱”见出诗人爱竹之深。“其莳也若子”,好像爱护小孩一样爱护幼竹。

  题为“新竹”,当是初栽时所写。除首句外,以下七句皆诗人想象之词。接下来,诗人连用五句多侧面、多角度地对新竹生长发育过程进行形象化的想象描绘。

  第二句“养成寒碧映涟漪”,“涟漪”是指水中细小的圆形波纹。此诗一名《东湖新竹》,“东湖”在今浙江绍兴市,即诗人的故乡、是典型的水乡泽国。一大片碧绿碧绿的新竹,在主人辛勤的护持之下,一天天长成了长高了,它的倒影映入清澈透亮的水中,水面还有细小的波纹。“寒碧映涟漪”,写了水的清、竹的凉。清、寒映照和通篇写竹的清新及诗意的清新传神是一致的。此句是以水写竹。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颔联首句写竹之高。“掠地”即卷地,风摇竹动,十分敏感,秋风卷地竹先感知,迎风摇曳,不仅有沙沙音响,且有阵阵清凉,此句以风写竹。次句写新竹之茂密。酷暑盛夏,烈日当头,竹荫遮蔽,人在其中,天凉如秋,并不觉得炎炎暑热,此句以日写竹。颔联一句言秋,一句言夏,总写竹之茂盛,是诗人“谨护持”的成果。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颈联追叙解箨、放梢之初,新竹生机盎然,养料充盈,生命力旺盛、生长极快。竹笣为“箨(tuò)”,箨解而竹梢放,竹竿在生长过程中笋壳逐渐脱落,其声簌簌,是为动;其影离离,是为静。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新竹生长的过程,使人如闻其声“簌簌”,如见其影“离离”——竹影散乱披扶的样子。尾联“卒章显其志”,诗人构想了自己的美好愿望。将来归乡闲居之后,将会经常地来到竹林边,带上自己的枕垫竹席,仰卧其间,纳凉消夏,恰然自乐。这竹制的枕席又照应了诗题中的“竹”字。对竹子的爱好,是我国人民,尤其是洁身自好的高人雅士们的一贯传统。据《晋书·王徽之传》载,王徽之生性喜竹,一次他寄居在一座空宅之中,马上令人种竹,有人问其故,他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是以民间早就有“看竹何须问主人”,“不可一日无此君”的说法。苏东坡更是提高到物质与精神、美德与美食的比较高度,来认识竹的价值。他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这就不难理解陆放翁何以“归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了。

  陆游的近体诗,诗家多有高评。赵翼谓其律诗“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亦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瓯北诗话》)。沈德潜谓其“七言律对仗工整,使事熨贴,当时无与比埒”(《说诗晬语》)。阅《新竹》一诗,严整工巧,情景两契,意境双偕,可见这些赞誉实不为过。

  《东湖新竹》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初夏,诗人50岁,在蜀州通判任上。诗人在偷闲时分,寻访竹林,闲中赋竹,借竹寄情,写下了这首诗。

诗词鉴赏2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简析】

  “佳人”并非写实,只是一种寄托,可能是诗人自己的身影。虽时世艰难,多遭不幸,仍不愿入染浊流。

  【注解】

  1、合昏:即夜合花。

  2、修竹:长竹,与诗中“翠袖”相映。

  【韵译】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

  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

  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

  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

  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

  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

  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

  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

  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

  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

  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

  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

  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评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这种贫*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

  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作者小传】: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诗词鉴赏3

  【年代】:唐

  【作者】:于鹄——《江南曲》

  【内容】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赏析】:

  《江南曲》为乐府清商曲《江南弄》七曲之一。于鹄这首诗是其中较有生活情趣的一篇。

  从来写闺情的诗歌,多从思妇的梳妆打扮起始,然后以陌头杨柳、江南曲、高楼顒望、长夜无眠等写其抑郁的离情。这首诗却借质朴的民歌体裁,从另一方面给人以别具一格的风采。

  “偶向江边采白蘋”,“偶向”二字在于说明人物“江边采蘋”的举动只是心不在焉地出于一时的偶然。“还随女伴赛江神”,显然是无可无不可地跟着别人转。“还随”二字,反映出她那做事貌合神离的恍惚神情。“采白蘋”也好,“赛江神”也好,全都不是这位少妇此时此际本意欲行之事,不过反映她那一心惦记“远人”、行无所适的烦乱而已。

  可是尽管如此,有时一个小的举动,也会泄露心中的秘密,她终于“暗掷金钱卜远人”,以寄托自己深思的感情。她表面上似乎也和大家一样,向“江神”做祷告,祈求幸福,实际上她“暗掷金钱”,占卜“远人”何时归来。而这一切她做得很小心,怕人发觉而遭人取笑,占卜时不敢“分明语”,“掷金钱”装模作样,采取“暗掷”的方式来掩人耳目。就这样,诗人着力描摹少妇欲言又不敢语,欲卜又不敢掷,欲罢又甘休,只能“暗掷”的那种神情,既逼真,又细腻,委婉曲折地表现了一位少妇的.深情。

  这首诗连用“偶向”、“还随”、“不敢”等虚词,作为点睛的笔触,维妙维肖地再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同时抓着一个动人的细节来刻画人物心理,这都是初唐诗中少见的。

诗词鉴赏4

  年代:唐

  作者:顾况——《囝》

  内容:

  囝,哀闽也。

  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

  为臧为获,致金满屋。

  为髡为钳,如视草木。

  天道无知,我罹其毒。

  神道无知,彼受其福。

  郎罢别囝,吾悔生汝。

  及汝既生,人劝不举。

  不从人言,果获是苦。

  囝别郎罢,心摧血下。

  隔地绝天,及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赏析:

  唐代的闽地(今福建),地主、官僚、富商相勾结,经常掠卖儿童,摧残他们的身体,把他们变为奴隶。《囝》就是这种残酷行为的真实写照。

  诗人首先叙述闽童被掠为奴的经过。前三句交代了这种野蛮风俗盛行的地区(闽方)、戕害闽地儿童的凶手(闽吏)以及戕害儿童的方式(绝其阳),极其简练。然后叙述奴隶的痛苦生活。诗人没有列举具体生活事例,而只是并列摆出一种极不公平的现象:奴隶为主人“致金满屋”,本应受到较好的待遇,然而却被视如草木,受到非人待遇。金,极言其贵;草木,极言其贱。一贵与一贱,两相比照,揭露奴隶所受待遇的不合理,写出了奴隶生活的不堪忍受。

  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这一般的.叙述上,接着又透过这一生活现象,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出奴隶们的满腔怨愤:“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彼受其福。”悲惨的身世,痛苦的生活,使他们的怨愤非常之深,以致连封建社会里视若神圣的“天道”和“神道”,都被他们诅咒起来──都是上天和神灵无知,才造成如此不公平的世道!这里“彼”“我”对举,形象地揭示出对立的阶级关系──奴隶主们之所以能够大享其福,正是建筑在奴隶遭受荼毒的基础上的。这四句心理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奴隶们的思想感情。

  以上是对奴隶一般生活境遇和痛苦心理的描绘。“郎罢别囝”以下,诗人抽出一个具体场景,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囝被掠为奴,同郎罢分别时父子痛不欲生的情景。

  诗人把囝同郎罢的心理对照来写,笔墨摇曳多姿,错落有致。写郎罢,处处从他违反常情的心理着笔。在封建社会,人们都希望人丁兴旺,又由于重男轻女的习惯,尤其希望生男孩。可是这位做父亲的却后悔不该生男孩,生下后更不该养育他。这看来很“反常”。然而,正是从种“反常”中,才表现了他的断肠悲痛和对孩子的深爱。“人劝不举”一语更进一步说明,受这种野蛮风俗之害的,绝不是一家一户的个别现象,闽地人民受害之惨,受害之广,使人人都心怀恐惧。写囝,则是着力刻画他对郎罢的依恋,完全是小孩子的心理。这种对照的心理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出父子相依、不忍分离的骨肉亲情。而造成生离死别、痛不欲生的,却正是那些掠卖儿童的人。所以,这种描写既是对苦难人民的深厚同情,也是对残民害物者的愤怒控诉。

  诗人在这首诗的小序中说:“哀闽也”。对闽地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却通篇不发一句议论,而是用白描的手法,把血淋淋的事实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事实来说话,产生了雄辩的力量,因而比简单的说教内涵更丰富。诗人继承《诗经》的讽谕精神,形式上也有意仿效诗经,取首句的第一个字为题,采用四言体,并且大胆采用了闽地方言如“囝”“郎罢”入诗,使诗歌在古朴之中流露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诗词鉴赏5

  1、十月旦读子美北风吹瘴疠羸老思散策之句初寮(宋代-朱翌)

  问学要根柢,文章忌雷同。

  字求反切当,义用训诘通。

  纵之逼论剑,收之入檀弓。

  平生苦我心,不如作一农。

  林羊潇洒侯,川上赤鯶公。

  姑从贤者乐,勿笑鄙夫空。

  秋宵引佳月,暑昼追凉风。

  如此了一生,我其塞上翁。

  2、老人尝馔北食儿女辈不能过芜湖多鱼且美仆生长泽国不可一日无此(唐代-王质)

  不得扬州蟹蛤尝,江乡鱼味亦相当。自从南渡为生理,惭见东人说故乡。

  出火麦团犹雪白,带浆米饭更鹅黄。老人日日惟须此,长笑儿郎太楚伧。

  3、奉酬袭美病中见寄(唐代-陆龟蒙)

  逢花逢月便相招,忽卧云航隔野桥。春恨与谁同酩酊,

  玄言何处问逍遥。题诗石上空回笔,拾蕙汀边独倚桡。

  早晚却还岩下电,共寻芳径结烟条。

  4、背面美人二首(明代-苏澹)

  抱得琵琶下玉除,湖山背立溜犀梳。

  傍人欲见春风面,但道萧郎有寄书。

  5、于鳞子与子相元美过访共怀谢山人茂秦 其三(明代-梁有誉)

  宇宙何寥阔,斯人穷至今。交游四海意,去住百年心。

  兔苑迹空在,鹿门期可寻。词源甘计拙,衰白况知音。

  6、冈州重访陶昭辑昭美昆弟(明代-邝露)

  赋才曾许擅机云,五色肝肠绝世氛。芳草绿时频寄梦,菊花黄后又寻君。

  开樽独剪尧年韭,怀古同探禹穴文。归去层城隔明月,岸松烟艇对秋分。

  7、十月九日同公美践上林之纪回纪实(宋代-陈文蔚)

  景入小春方嫩寒,缓行不觉鸟间关。

  倚空叠嶂何崷崒,带石清溪屡绕环。

  政拟徘徊檀木岭,且先点检上林山。

  杖藜未作忙归计,又喜临清得钓湾。

  8、杪秋送族子几倩兼寄罗康世何日美(明代-区怀瑞)

  沮漳秋月印波光,别去犹悬玳瑁梁。千里心期虚绾结,十年眉黛忆清扬。

  频侦玉岫烽烟遍,归访珠林道路长。若问城头冰雪影,侏儒方朔总空囊。

  9、咏美人昼眠(明代-徐熥)

  金钗斜欲溜,玉枕倦相依。瞢腾含媚眼,展转皱罗衣。

  汗沾香粉腻,幔隔黛痕微。梦只萦闺阁,不逐楚云飞。

  10、醉花台坐月听东邻美人吹箫 其一(明代-伍瑞隆)

  青山隐映翠云遥,清夜高台坐寂寥。何处碧桃深院里,月明风送紫鸾箫。

  11、复陪子愿侍御过家弟敬美澹圃作 其一(明代-王世贞)

  皎然冰玉见风姿,况有新篇斗色丝。不尽弇园仍澹圃,为探周鼎复秦碑。

  谈温草树寒从破,坐久星河莽下垂。唯有陇梅尤气色,似闻先卜早春期。

  12、美人红甲(明代-徐渭)

  近日新妆处处施,玉纤染草学胭脂。并将樱颗销筠管,忽散桃花上柳眉。

  春色每从梢畔露,丽情半出袖边知。塞风昨夜吹胶折,抱得琵琶下手迟。

  13、和虞永康美功堂诗(宋代-魏了翁)

  我曾寄径城南州,果杏纂纂香浮浮。

  云开千仞雪山白,月照万古沧江流。

  我时未得江山意,但爱高明甲西州。

  十年重来是邪非,独觉真意烂不疏。

  虞侯着堂发幽闷,岂但清与耳目谋。

  川流衮衮来不断,云物亹亹生无休。

  既从静寿识至乐,复於叹逝希前修。

  游人翕翕满江头,随所适处心悠悠。

  童子长佩搴江蓠,女儿缝裙学石榴。

  没人扬波白鱼跃,舟子竞渡苍龙摎。

  田翁野妇看儿戏,咏归山暝风作秋。

  固亦有志感时节,欲起湘累问灵修。

  人人得处自深浅,江山於尔无显幽。

  堂上主宾亦复尔,各各会意风泠飕。

  宇宙无穷本如此,我亦皓然希天游。

  14、和袭美伤开元观顾道士(唐代-陆龟蒙)

  何事神超入杳冥,不骑孤鹤上三清。多应白简迎将去,

  即是朱陵炼更生。药奠肯同椒醑味,云谣空替薤歌声。

  武皇徒有飘飘思,谁问山中宰相名。

  15、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乌龙养和(唐代-陆龟蒙)

  养和名字好,偏寄道情深。所以亲逋客,兼能助五禽。

  倚肩沧海望,钩膝白云吟。不是逍遥侣,谁知世外心。

  16、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茶舍(唐代-陆龟蒙)

  旋取山上材,架为山下屋。门因水势斜,壁任岩隈曲。

  朝随鸟俱散,暮与云同宿。不惮采掇劳,祗忧官未足。

  17、初夏夜同明卿元美游张氏园亭五首 其五(明代-宗臣)

  夜色乱相射,幽人那可禁。天流孤月白,庭落大槐阴。

  忽起千秋思,能空万里心。长吟一汗漫,纤露下衣襟。

  18、四体美人四首 其一 正面(元代-郑允端)

  似共春风别有缘,美人初见下鞦韆。花阴满地日卓午,芍药金盘五色鲜。

  19、徐元美甲第新修同诸公赋诗(宋代-李正民)

  大厦沈沈结绮栊,诛茅新就化人宫。春台乱落桃花雨,北牖遥披柳叶风。

  遁迹娱游同梓泽,卜居穷僻似萧公。人生适意方为乐,何必箪瓢叹屡空。

  20、过朱季美池馆 其一(明代-李孙宸)

  春光淑气转氤氲,步入桥西一访君。地迥有风偏响竹,冈寒无雨亦生云。

  閒情偏洽尊中赏,高调难将世上闻。指点墨池誇胜事,晚烟笼处乱鹅群。

  21、扶胥冬泛同卢元明朱季美万伯文刘季德黎缜之区子建刘道子黄元卿区启图作(明代-韩上桂)

  谷日诘旦游扶胥,整驾六马飞騊駼。言遵芳渚东南隅,载瞻极浦波光逾。

  理楫中流泛锦凫,旌旗刻画龙蛇俱。舟子水嬉奏巴渝,声破冥漠空中呼。

  开合海水鲸鲵趋,是时向冬草木枯。江风骤转云模糊,顾见旭日升天衢。

  下映浊浪红氍毹,扶桑东枝千仞馀。迢遥海外三山孤,蛟神上下随天吴。

  提戈叱指胆气粗,千金买技龙可屠。投竿正得盈尺鲈,满船宾客俱胡卢。

  玉壶尊酒满眼酤,馈进珍馔杂美菰。青天白日高阳徒,赌行六博相欢逋。

  尧吸千钟孔百觚,豁若长鲸吞巨湖。酒后耳热胡为乎,仰天大叫击唾壶。

  分题物妙云锦敷,雕刻秘思色象殊。襜褕报赠月明珠,欢笑谑浪中情输。

  吁嗟此游乐甚都,羲阳委辔西匿榆。恨不回戈缓须臾,归舟竞奏清夜徂。

  22、美杨志诚(元代-吴景奎)

  省郎勋胄著关西,江左行师纵马蹄。鞭算熟谙军旅事,笔筹不使简书稽。

  笑谈风动嫖姚幕,步武云随宰相堤。如此定功须第一,金门天近听朝鸡。

  23、柳梢青 泥美人(清代-葛秀英)

  撮土犹香。塑成娇艳,绝世风神。月下娟娟,松间小小,画里真真。

  美人黄土生春。向何处、蓝桥问津。憨态无言,羞颜似笑,注眼如颦。

  24、别刘师美(宋代-释慧空)

  世故熏人易变初,谁能变处即如如。

  相看有道遽难说,且可还家深读书。

  25、戏赠赵使君美人(唐代-杜审言)

  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

  26、答王元美兼怀敬美(明代-温纯)

  一代才名众岂如,几年高隐蚤悬车。有时搦管挥文藻,尽日耽玄味道书。

  难弟金兰交不浅,元方梦寐迹仍疏。且凭鱼雁订归计,那得相逢海上渔。

  27、答李秋官廷美(明代-张弼)

  一从失脚下烟萝,都为浮名受折磨。尘土无情淹客思,沧江何处和渔歌。

  敝裘悬桁浑如貉,蒸瓠堆盘亦当鹅。赖有床头孤剑在,未应不及化龙梭。

  28、重寄元美 其三(明代-李攀龙)

  北斗阑干南斗低,啼乌三匝凤城栖。万年枝上秋风起,飞入中丞署里啼。

  29、次韵徐子美见怀兼简汤君材(宋代-郭祥正)

  阔别天涯每怆然,相思只欲学飞仙。君承交辟专民事,我慕高风谢世缘。

  南郭不辞三径远,东山长与五云连。会须载酒勤相过,齿发萧条各暮年。

诗词鉴赏6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①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②,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诗人,本词是作者暮年谪居汉东时遣怀之作。①鸾镜:相传晋罽宾王曾获一鸾鸟,多年不鸣,后悬镜照之,鸾鸟乃鸣,故称梳妆镜为鸾镜。②芳尊:酒杯。

  (1)“城上c风光莺语乱”一句的“乱”字用得很贴切,请作简要赏析。(3分)

  (2)下片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分)“乱”写出了“莺”啼叫的热闹,和下文的“春拍岸”一起,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美景无限的画面。(1分)而群莺乱啼已是暮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将尽之意,(1分)作者用“乱”字也出了心中的那份忧虑,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飞逝,生命无多的感伤之情。(1分)

  (2)(4分)对比(1分);同样是“芳尊”,以前是厌恶,现在则是喜欢到“惟恐浅”。(1分)写出了作者借酒消愁的情状,(1分),抒发了被贬黜罢官后内心痛苦无奈心情。(2分)最多给4分。

  作者简介

  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忠懿王俶次子,随父降宋,真宗朝历任直秘阁、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仁宗即位,为枢密使,以同平章事(宰相)的头衔出任许(今河南许昌)、陈(今河南淮阳)等州。为人好趋炎附势,多写歌功颂德的文章献于朝廷以邀恩宠,尤善以联姻手段巴结皇室,攫取权利,为时论所鄙薄。初谥“思”,明确其有过而能追悔自新。宋仁宗庆历年间,由其子诉请,改谥“文僖”。

  钱惟演人品虽不足称,但雅好文辞,自称“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词,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赏析

  词人晚年情怀,衰颓困苦。钱惟演对仕途有浓厚的兴趣,一生以未为宰相而遗憾。他的阿谀奉上,其效果适得其反。太后听政时,钱惟演就因与太后攀亲备受舆论攻击,被赶出朝廷,仁宗亲政后更是屡受打击。难怪词人晚年心气不顺畅。

  这首词就是在这样心境之下的创作,是仕途挫折时内心困苦愁怨的抒发。春天来临之后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色,都仿佛在搅乱词人的心绪、牵引出词人的愁怨。人生得意之际,面对明媚春光,意气风发,那是一种情景,词人当年在京城高官厚禄时也曾经领略过。相形之下,人生不得意之际的春色只能牵引出对往日的回忆与留恋,当然就增加了眼前的痛苦。情急之下,词人不禁无理地责问“绿杨芳草”何时了结,也就是说恼人春天什么时候才能过去,这一问也就问出了内心愁苦的深度。作品中的“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画,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两句转而抒情,言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词人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

  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极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词意陡转,波澜空起。过片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感叹老之已至,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从中可以窥见,一贬汉东,默默无闻,大势已去,这对于曾经“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的作者来说,打击是多么巨大。

  下片解释愁苦的缘由。词人将一切的根源都推托到岁月的流逝、容颜的衰老上。每次览镜,都要为此惊叹。剩下惟一的解脱方式就是频频高举“芳尊”,借酒消愁。然而,只恐“举杯浇愁愁更愁”。依据词人眼前的心境,这是可以推想而知的。于是,语尽意未尽,绵绵愁意溢于言外。词人虽写愁苦之意,但与五代十国词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词中没有那种绝望哀痛的没落感与沉重感,钱惟演只是平常叙述而来,毕竟词人生活在一个平和的年代。

诗词鉴赏7

  更题 [唐] 杜甫 只应踏初雪,骑马发荆州。直怕巫山雨,真伤白帝秋。

  群公苍玉佩,天子翠云裘。同舍晨趋侍,胡为淹此留。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词鉴赏8

  茶瓶儿 李元膺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

  歌罢花如雨。

  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

  回首青门路。

  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李元膺词作鉴赏

  这首词讲了一个类似于人面桃花的故事。虽为悼亡词,但含蓄不露,不加点破,更见风致。

  词的上片写去年此时,深幽清寂的庭院中,词人遇到了一位女子。正值春深似海,海棠花开,姿影绰约。那位女子花下,浅吟低唱,其风韵体态,与海棠花融为一体,艳丽非凡。《金缕衣》,当时流行的一支曲子。

  上片意境静中见动,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娴静妩媚而善歌的女性形象。

  下片写今日此时重寻去年踪迹,同是那庭院深处,海棠花下,飞花片片,然而那位脉脉含情,风姿飘逸的佳人却已人面不知何处去了。携手处即是去年相会的`地方,如今物是人非,美妙的春光只能使词人感到无限怅惘。

诗词鉴赏9

  《秘色越器》原文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秘色越器》译文

  九月深秋的晨风中,露水沾衣,越窑中烧制的瓷器出窑;颜色似青如黛,与周围的山峰融为一体,夺得千峰万山的翠色。

  那些堆放到正确的朝向的瓷器,到夜半时就会盛载一些露水,浅浅地盛有露水的碗如同嵇中散留下的斗酒时还残存浊酒的杯子。

  《秘色越器》注释

  秘色:秘色瓷。这个词语最早出现于此诗中,并一直沿用至今。宋、明、清迄今,学者们为“秘色”一词的确切含义聚讼不已。据宋人说,五代吴越国王钱鏐规定越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

  九秋:指九月深秋。

  千峰翠色:谓越窑釉色就像覆盖山岚的郁郁葱葱的翠色,后用以指青瓷。

  好向:即正确的`朝向。

  中宵:即夜半。

  沆瀣(hàng xiè):夜间的水气,露水。

  共:即如同。

  嵇中散:即嵇康,三国魏时曾任中散大夫,故也称嵇中散。

  遗杯:即有酒残留之杯。

  《秘色越器》赏析

  此诗前二句先写越窑开窑的时间在秋天,再以夸张的手法极言秘色瓷的颜色青翠,像是夺走了千山的苍翠似的;后二句写若在秘色瓷中盛上半夜的露水,就可以陪着嵇康将杯中的残酒喝完。全诗用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抓住了秘色瓷颜色青绿以及光泽盈润的特征来描绘,并突出其风神。

  前两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陆龟蒙远看越窑开窑时的壮观景象而发的感概。其中的一“夺”字可谓神来之笔。在陆龟蒙的心里这秘色瓷的釉色已无法用一般言语去描述,只能用巧妙夺取大自然的“千峰翠色”来雕饰。但在实际的烧窑过程中窑内的烧制温度和火焰气氛很难控制。烧成黄釉、青釉乃至生烧、过烧的都有。所以“夺得千峰翠色来”不但体现了诗人文辞意境的险绝,而且还包含着“千峰翠色”的来之不易。

  后两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是越窑开窑后陆龟蒙近看堆积如山的越窑器(可能碗类较多)时的记实描述和感怀:堆积的碗类越窑,如果放好方向,即口朝上,到夜半时就能盛载露水;如果碗类越窑器口朝下堆放就不是“好向”,因为没法盛载露水。从后二句中读者不仅能够读到陆龟蒙对嵇康的崇敬,并将嵇康当作知音,还能推断出秘色瓷釉面盈润这一隐藏信息。

  诗中提及嵇中散,是因为嵇中散是一位嗜酒爱琴,才气横溢并铁骨铮铮的令后人敬仰的一代罕见名士。陆龟蒙明吟越窑之物,暗示敬慕嵇中散之志向。这也说明陆龟蒙的这首诗并非着眼于秘色越窑,而是借物抒情,暗表心机。明白了诗人的本意后,再回味“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就能体会出这里不仅是吟咏“秘色越器”,而且和于谦《石灰吟》以“秘色”语言明志有异曲同工之效。诗人的感怀是:越窑经历火的洗礼,在九秋风露中,终于“夺得千峰翠色”,此时此景,不禁使人想到嵇中散那样的人杰与鬼雄。此时此刻的陆龟蒙,已被嵇中散孤傲不群、蔑视权贵的性格,直言不讳的气度,超凡绝世的理想所深深吸引,已完全和嵇中散在精神的世界里找到了共鸣,加之嵇中散有很高的才气和节气,于是陆龟蒙才把他作为心灵上的寄托和尊崇甚至效法的楷模。这才有了用秘色瓷在“中宵”的阴阳相交之时“盛取沆瀣”之液共邀和自己有着同样处境、心境的另一时空的知己——嵇中散共饮沆瀣,以销万古之愁,于是便有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的传世佳句。

  《秘色越器》创作背景

  秘色瓷是在唐代瓷器制作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瓷精品,产于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带的越州。越窑是中国青瓷最重要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其历史可上溯至近两千年前。东汉年间这里最早完成了陶器的制作,后来又完成了从原始青瓷发展到青瓷的历史过渡。这一带战国时属越国,唐时改为越州,“越窑”因此而得名。越窑青瓷经过不断发展晚唐时达到鼎盛成为了中国的瓷业中心。

  陆龟蒙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晚期,当时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天灾人祸不断,整个唐王朝日薄西山。《新唐书》记载,陆龟蒙“举进士一不中,往从湖州刺史张抟游,抟历湖、苏二州,辟以自佐”。陆龟蒙任此卑职后不久便隐居在松江甫里(今江苏苏州东南甪直镇),“多所论撰,虽幽忧疾痛,赀无十日计,不少辍也”。可见此时的他怀才不遇、饱受压抑、满怀忧郁,既对统治者的腐朽生活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他只好远离都城长期生活在南方避世。当陆龟蒙初次见到“千峰翠色”般精美绝伦的越窑秘色瓷器时,想象其中宵“盛取沆瀣”之液,他难以抑制自己的情感,遂借物咏怀以抒胸中块垒。

诗词鉴赏10

  原文

  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

  闲拨沈烟。金缕衣宽睡髻偏。

  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

  弹泪花前。愁入春风十四弦。

  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传世。

  注释:

  ①鳞鸿:这里泛指传递书信。

  ②辽东:古代郡名。这里泛指边远地区。

  赏析:

  这首春愁词,着意写人。上片描写人物情态。梳妆慵晚,懒上秋千,花冠不整衣宽髻偏。下片抒写相思与离情。原来情绪不佳是因为游人未归,而且又经年没有书信。因而花前弹泪,相思不已。“愁入春风十四弦”,思绪缠绵,情韵无限。写出了相思相爱之深。全词抒情细腻,含蓄凄婉。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放翁词多放笔为直干。此词独顿挫含蓄,从彼美一面着想,不涉欢愁迹象,而含凄无限,结句尤余韵悠然,集中所稀有也。

诗词鉴赏11

  古离别

  朝代:南北朝

  作者:江淹

  原文: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心爱的人要到雁门关外很远的地方去了,我们只有无奈地道别。天上的黄云遮蔽了千里,地上的尘埃与黄云相接,天空也暗了下来,到远方去的'游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时间又过了这么久,想起当时送心爱的人远去的情景,是多么清晰啊,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可是如今,已经到了深秋,檐前的露已经凝结成团。蕙草虽然凋零了,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我担忧的是远方的爱人,不知他在外是否饱暖。爱人远在天涯,我们长年分别。但愿时而看见自己的容颜,还是像琼树枝一样洁丽。但愿能像菟丝和水萍一样,有所寄托,与爱人的感情也能始终不渝。

  注释

  ①蕙草:一种香草。

  ②颜色:表情,神色。

  ③琼树枝:这里指女子洁丽的容颜。

  ④寄:寄托。

  相关内容江淹  

  江淹(?),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诗词鉴赏12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宫女怨情的诗。在封建社会里,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该有多少无辜的少女,长年被幽闭在深宫之中,度着那凄凉的岁月,遭受那难以忍受的折磨和摧残啊。李白在这首诗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她们的不幸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诗的开头两句,写这位宫女久久伫立阶前,以致夜露浸湿了她的罗袜,冰凉冰凉的,这才把她惊醒。一个“侵”字,把宫女凝思忘情的`痴呆形象,生动地烘托了出来。在这寂静的深夜里,这位宫女在凝思什么?一个孤独的少女,她该凝思什么,又能凝思什么啊。无限忧伤、抑郁和苦闷的心情,通过这十个字所描绘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当她意识到夜露侵肌,转身返回室内的时候,室内也同样是冰凉冰凉的。“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放下帘子,是为了挡住寒气的侵袭,可是透过疏帘,那明晃晃的秋月又正照射着,又该增添多少愁绪啊。她在那里呆呆地望着和她相伴的孤月,通宵不眠。这里没有正面着一怨字,而是通过形象本身的细节描写,抒发了宫女的深深怨情,正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诗词鉴赏13

  古诗原文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诗文赏析

  这是一幅清新、流丽、色彩淡雅的水墨画。词人通过层层点染,步步铺陈,描绘了夏日雨过天霁时水中莲叶荷花的美景。

  上片写雨中荷花。“袅袅水芝红”,红艳艳的荷花在水中亭亭玉立,摇曳多姿。起笔就突出主要形象──水芝(即荷花)。随即,词人从横的深远处拓展开去,使我们看到了婷婷袅袅的碧叶红花被一望无际、朦朦胧胧、含情脉脉、生长在水边的芦荻的背景烘托着。接着,我们的视野又转向纵的高远处,只见荷花的上空淅淅西风轻轻吹掠,一缕缕雾霭的青烟静悄悄地飘拂游动,稀稀疏疏的雨滴落在碧荷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经过一横一纵的`点染铺陈,构成了一幅夏日骤雨即将过去时的广阔的空间画面,而荷花的形象生动地突出在主要位置上。

  下片写雨后天霁,“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词人巧妙地从外部空间移向欣赏主体所在的小空间──船舱里:桌上简简单单地摆上了酒杯和菜盘,朋友们正举杯畅饮,席间还有美丽多情的女子相伴助兴哩!朋友们相聚以莲叶劝酒,是久别重逢,还是远行饯别?这无需细说。词人很快又将笔锋转向船舱外,继续描会大空间景色,“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这是从船舱内这个特定角度向外望去,只见枝叶叶、层出不穷的莲叶荷花横挡在酒船前面(“红衣”指荷花。贺铸有“红衣脱尽芳心苦”句)。此刻,雨过天晴,细细的五彩流霞从莲荷摇曳攒动的地方冉冉升腾,这是多么绚丽的景色呵!以动态作结,正象刘禹锡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样,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之妙。

  这首词,通篇都在写景,而情处处融于景中。试想,值此良辰美景,好友雅聚,低吟浅酌,畅叙情怀,这是多么惬意的事。词人正是带着欢娱的情感来描绘景物,所以写得如此飞动、空灵。特别是连用十八个叠字,不仅读来如珠玉落盘,且倍感亲切、生动。这与李清照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后者是写悲愁,前者是写欢乐。

诗词鉴赏14

  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释】:

  真珠:即珠帘。

  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外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

  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赏析】

  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李璟的词,已摆脱雕饰的习气,没有晦涩之病。辞语雅洁,感慨深沉。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全词情景融为一体,气象雄伟,意境深沉委婉,留有余韵,可称词中之神品,不为过誉。

  《漫叟诗话》:李璟有曲云“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非所谓遇知音者。

  《诗话总龟》:《翰苑名谈》云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思清句雅可爱。

  黄蓼园《蓼园词选》:清和宛转,词旨秀颖。

  《南唐二主词辑述评》引《翰苑名谈》云:清雅可诵。

诗词鉴赏15

  《红绣鞋·湖上》

  无是无非心事,不寒不暖花时,妆点西湖胜西施。

  控青丝玉面马,歌金缕粉团儿,信人生行乐耳!

  译文

  心境恬淡没有是没有非,不审不暖时节百花绽开,把西湖装扮得美如西施。驾青丝玉骢马,听粉团儿般美女歌唱《金缕曲》,确是人生行乐的美事。

  注释

  ⑴无是无非:《庄子·齐物论》:“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⑵不寒不暖花时:言不冷不热,正是酿花时节。

  ⑶青丝:指用青丝做的马缰绳。玉面马:本为唐玄宗的名马玉花骢,又名玉面花骢。此处借指名马。控:驾驭。一说这句是倒装句式,意即玉面郎控着青丝马。

  ⑷金缕:即《金缕曲》,词牌和曲牌的名称。词牌又名《贺新郎》、《乳燕飞》。曲牌又分南曲和北曲。粉团儿:浓妆艳抹的'歌妓,年轻的美女。这句是倒装句式,意即粉团儿唱着《金缕曲》。

  ⑸信人生行乐耳:辛弃疾《洞仙歌》:“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酒一杯?”。信:的确,确是。

【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诗词鉴赏05-27

毛泽东诗词鉴赏10-21

经典思乡诗词鉴赏12-06

《牡丹》诗词鉴赏08-09

古典诗词鉴赏02-21

《对酒》诗词鉴赏03-17

王维的诗词鉴赏01-04

《牡丹》诗词鉴赏02-22

《天门》诗词鉴赏02-22

《乌衣巷》诗词鉴赏02-22